肌肉流失 增跌倒骨折風險 全方位補充營養 預防肌少症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4/01/19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流失是步入中老年人士必然出現的身體變化,最重要是及早應對,以免肌肉持續流失而跌入「肌少症」的惡性循環。有老人科專科醫生指出,肌少症源於長者吞嚥能力下降及運動量減少,以致營養流失而無法促進肌肉增加,建議長者平日多進食含蛋白質的食物,必要時可以透過奶類補充品彌補所需,減低肌肉流失風險。

最新影片:

75歲的廖婆婆(化名)過去半年先後在家裡及街市跌倒,撞至頭破血流,幾乎連站也站不過來,跟她已往活力十足的形象大相逕庭。經過詳細身體檢查,發現她的吞嚥能力薄弱,其時體重只得35公斤,身體的肌肉比例少了近半,手握力量比起同齡人士少了3成,懷疑因營養攝取不足而患上了肌少症。

老人科專科醫生葉衛民指出,肌少症是指全身廣泛性骨骼肌纖維體積及數量(質量)減少,骨骼肌力量下降、功能減退。隨著年紀增長,長者的肌肉流失問題會越趨嚴重,除了行動變得緩慢,需要用拐杖輔助,可能連洗澡、煮飯也感到吃力,影響生活質素,更嚴重是可能導致骨折。日常生活中,家人應多觀察長者的活動能力、外觀上的變化及飲食狀況,務求盡早識別病情。

為甚麼長者容易患上肌少症呢?葉醫生說,不少長者如個案中的廖婆婆般,吞嚥能力下降,導致營養不良而肌肉流失︰「不論是蛋白質、肉類或其他有助強健肌肉的維他命,吃得少,攝取量自然也因此減少。」此外,長者的運動量減少,例如缺乏阻力及拉筋訓練,也會加速肌肉退化,他強調,肌肉與骨骼是可以透過飲食及運動回復,長者應抱著樂觀心態面對。

要避免患上肌少症,葉醫生建議首要從飲食入手,舉例說,一般長者每日平均需要攝取1,600至1,800卡路里以維持日常生活(相當於三碗飯、三兩肉及半斤菜)。根據歐洲臨床營養及代謝學會建議,65歲以上長者的蛋白質每日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大約1至1.5克,可惜大部份長者是難以達標,故此必須制訂全面的飲食方案。

葉醫生說︰「日常飲食中,長者可作多方面補充,例如蛋白質、豆類及肉類,以達至均衡攝取。不過,由於部份長者或胃口較差及咀嚼困難,必要時可以透過配方奶類補充所需營養,這些補充品含有蛋白質、維他命D及亮胺酸(Leucine),有助保持肌肉質量、強健骨骼及肌肉以保持活動能力。」而這類奶類補充品同時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組合,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,減低中風風險。

葉醫生補充,長者必須同時配合運動,方能走出肌少症的惡性循環,例如太極及散步,是簡單而有效的運動,可保持健康及活力,最重要是保持恆心,畢竟這是一項長期管理健康的任務,必須持之以恆。

備注:

葉衛民醫生提醒,肌少症的預防與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,各有不同成效、副作用及風險,患者應與醫生討論,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、病情及承擔能力等,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